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剪報-新聞故事-港廢食油轉售內地食肆 專人來搶購 回收價倍升

新聞故事— 港廢食油轉售內地食肆 專人來搶購 回收價倍升
2011-01-18
商業廚餘愈來愈多,環境局有意在食肆集中地建立廚餘回收中心。近年本港廚餘回收業百花齊放,有回收商把廚餘循環製成魚糧、狗糧,也有商戶將食肆的廢食油提煉成汽車用的生物柴油。但有回收商指,近年有豬場負責人將回收得來的廢食油走私內地,供當地食肆使用,搶高廢食油的回收價達一倍。

        近年本港廚餘回收業百花齊放,以綠色環保為例,近年致力發展廚餘回收,向大學、中小學、酒店回收廚餘,循環再造成魚糧、狗糧。到三月,公司跟動物團體合作,向流浪狗隻,提供免費狗糧。

        工商廚餘每日964噸

        環保署資料顯示,○九年,工商業廚餘每日有九百六十四噸,比○八年的八百四十七噸多。綠色環保市場總監倪漢順認同,商業廚餘更有市場,該公司希望將有關業務由三成提升到七成。

        但處理廚餘要額外人手和費用,綠色環保向食肆推行廚餘回收多年,成績仍不理想,Henry說:「每日平均有五、六個(食肆)電話查詢,部份是大集團,五、六星級酒店,但傾到收費,雖然一個月只花多七千元,但都話無這個預算。」

        他分析,飲食業對廚餘循環再造的意識不強,所以只有個別大集團會處理廚餘,「業界無氣氛,這方面有賴靠政府牽頭,譬如設稅務優惠、良心企業的嘉許制度。」

        有食肆坦言,最低工資今年五月推行,業界面對薪酬升、舖租加的成本壓力,已感十分吃力,要他們額外調配人手處理廚餘,更是百上加斤,「環保署上個月先同業界傾,介紹回收商,講解點樣將回收的廢食油提煉成柴油,我夠知環保好,但樣樣都講錢,有無數先,無的話,好難齊上齊落響應。」

        略加色水可即用

        有回收商透露,內地食肆對「萬年油」需求大,有專人來港搜購,「坑渠油要隔渣,但食肆的廢食油唔使,加些色水,又可重上餐桌。」

        由於有價有市,近年本港一些豬場就派人到食肆回收廢食油,然後走私內地,由當地不法集團轉售食肆,估計每日廢食油的走私數量以噸計。

        專回收廢食油提煉生物柴油的倡威科技公司指,過去一年,廢食油的回收價由每噸約二千元,飆升至每噸三千五百至四千元,升幅高達一倍。該公司執行董事蔡偉雄指,政府提倡回收廢食油,但食肆有行業文化,廚餘回收屬「廚房大佬」的管豁範圍,是「下欄」收入之一,老闆縱有心搞環保,也難以過問。

        蔡說:「大集團問題不大,但在小食肆、酒樓,點處理廢食油係廚房話事,他們有一貫做法,賣畀餿水佬。」

        提煉柴油生意難做

        倡威科技在○五成立,主要從事回收廢食油,提煉生物柴油的業務,去年取得有關牌照,正式投入生產,回收商戶包括香港麥當勞、鴻星飲食集團。倡威的車隊、機管局的車輛正使用生物柴油。

        蔡偉雄指,全港每日產生約一百噸廢食油,公司投資約六千萬元,原預計每日處理六十噸廢食油,但現在每日只有十噸回收量,遠遠落後預期。他又指,倡威的生物柴油不便宜,以每升計,比工業用柴油還要貴五角,但環保有助提升企業形象,生物柴油不愁客路,很多擁有大型車隊的公司,如建築工程公司,都希望使用生物柴油,「有市場,有客,但原料又炒貴一倍,點做?」

        記者蕭瑩盈

?窆本港每日約產生一百噸廢食油,引來內地商人搶購,把廢油搶高一倍,實為始料不及。
?窆廢食油經提煉後,可造成生物柴油。

打工智慧 : 尊敬你的對手

打工智慧 : 尊敬你的對手

文章日期:2004-08-16

烽煙節目主持人周融,在幾位名嘴先後封咪後,顯得很落寞,他對記者說:「很遺憾,沒有了像大班這樣的競爭對手!」

尊敬競爭對手,不僅只是君子風度,也是人生經歷的一項重要體驗,企業家固然奉為至理名言,就算是一般打工仔,也應仔細咀嚼其中含意,列為座右銘。

辦公室政治,幾乎全因為競爭而起,機構裡面的是非,十之八九也是起源於競爭。很多人談及公司裡面的事,咬牙切齒詛咒某人,那個往往就是他的對手。

且不說,埋怨對手、痛恨對手,那種因恨而起的情緒,對自己身心的影響。就以行業水平、專業造詣來說,有對手比無對手好,強勁的對手,更比一般的對手好。你事業里程上如果永遠都有強勁對手,是你的運氣!

打工仔通病,是擔心有更多人加入爭飯碗,所謂「多隻香爐多隻鬼」,原有的工作,被新人搶走。
這種恐懼,適用於舊時,適用於勞力密集的行業。今天來說,已經過時。中國大陸製造業的轉型過程,是個很好例證。

當中國國營企業紛紛因為產品不合時而關閉,沒有現代技術的工人,成千上萬下崗失業。

但是,另一方面,新的製造業,例如:IT、生化,又大批大批招聘工人和管理階層。一雞死、一雞鳴的現象,說明了今時今日,不能墨守成規,一項技能用到老。

競爭對手的好處,是彼此激發創新潛能,你不必照抄他的新招數,不妨從中變化一點,創出你的新點子。當然,如果對手犯了錯誤,你更不必重蹈覆轍。




Profile
蘇狄嘉——資深傳媒工作者,擁有豐富工作經驗,歷任廣告公司、電影公司及廣播機構的高級行政人員,從事公關、推廣、國際事務、市場研究、節目發展及互聯網發展等工作。

慧眼看世界 - 惡人先告狀

慧眼看世界——惡人先告狀
2010-10-05
中國調整稀土出口,適逢日本扣留中國船長事件,歐美及日本諸國乘機指責中國有意藉此作「威脅」,增加政治談判本錢。

        常說「中東有黃金,中國有稀土」,中國稀土的供應量佔世界九成七市場,也是全球擁有稀土生產規模、生產量及消耗量最高的國家。若稀土比黃金值錢,也是發展工業能源的重要資源,為何中國不能像中東國家一樣富有?

        再給一些數據大家研究,就會明白事實真相。美國有研究顯示,○九年中國稀土的儲存量佔全球三成六,產量卻佔全球九成七;美國稀土儲存量佔全球一成三、俄羅斯佔兩成、澳洲也有很多儲存量,可是這三大國家稀土的產量卻是零。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稀土儲存量一度升至全球九成的比例,然而現在卻急降至三成,顯示出中國已經過度開採,並將稀土大量輸到歐美及日本國家。

        為甚麼歐美各國有稀土不開採,反而要向中國購買?因為開採稀土嚴重破壞環境,加上總成本高,遺害又大。中國一直缺乏提煉高精稀土的技術,只能輸出原始產品,令國內稀土被濫採。贛州最高峰時有過千座稀土礦山,引致水土流失,滿目瘡痍。

        西方及日本社會以「白菜價」大量囤積中國稀土,又以十倍價錢向我國反銷高精製稀土。受害人保護自己資源卻反遭指責,指責者還不是惡人先告狀?

        張慧慈

慧眼看世界 - 買起生態

慧眼看世界——買起生態
2010-11-08
南生圍計劃興建豪宅,按環境和地理位置,日後呎價有機會創同區新高。

        那裏還有高爾夫球場,相信會比香港其他高爾夫球會吸引,其會籍也會創出「天價」。如果設計周到,更可能成為新主題公園,創造更多外匯,使香港成為遊客樂土。

        想重新包裝南生圍的人會覺得蘆葦草地和棄置魚塘,怎能跟幼嫩綠草的高爾夫球場和人工湖泊相比?那裏的碼頭破爛,村屋荒廢,只餘數戶老人家居住;同時又缺乏食肆,只有士多售賣簡單飲食。最具規模的商業單位,就只有路口的一間農場,那處提供的豆腐花和私房菜,質素和服務又怎能跟連鎖式食肆相比?農場內雖有蓮花池和養蜂場,那些逾米長的塘虱,原始又廉價,怎能跟海洋公園的國寶鱘魚比,這一切有保留價值嗎?

        香港又有幾多人去過南生圍?反對發展南生圍的人只有萬餘人,這批環保人士又怎能跟大財團鬥?他們會犧牲這個百億大計,損害上市公司股東和政府土地收益嗎?

        其實這個世界不單純以金錢掛帥,成年人每個決定都會影響下一代。香港資源有限,自然生態景物和純樸生活幾近絕跡。如果未來要觀賞候鳥和彈塗魚,只能到米埔和濕地公園;要一嘗風味茶果和豆腐花,只可到超級市場和連鎖店,買沒風味可言的代替品,這又是一種甚麼樣的生活呢?

        張慧慈

慧眼看世界 - 識得儲才懂得花

慧眼看世界——識得儲才懂得花
2010-10-25
周日到某店舖為新電話加上保護貼時,一名小孩走到我身邊問道:「姐姐,這裏有沒有iPhone4賣?」「有!」我答道。小孩很高興地走到店外,嚷要母親入內買給他;媽媽表現尷尬,二話不說就拉兒子離去。男孩一面被拖走,一面還喊叫:「我要買iPhone!」

        店員見怪不怪地跟我說:「很多家長都會買iPhone4給小朋友當遊戲機玩,他們愛追潮流,市場有甚麼新玩意,父母就立即奉上。」其實父母買不買iPhone給孩子,並不是問題所在,重點是孩子該以甚麼方法去獲取心儀的玩物。

        從前的孩子對金錢較有概念,買東西付錢或找贖時,一定會點算清楚。現在流行「八達通」,拍拍卡便可。如果是自動增值的「八達通」,孩子連餘額也可以不理。

        子女要甚麼,父母立即滿足,其實與「八達通」無異,最終只會讓他們養成「洗腳不抹腳」的「低財商」習慣。

        要提升子女「財商」,首先要讓他們對金錢有概念,而儲錢正是最好的方法。他們要透過儲蓄才可購買心頭好,如果還有差額要父母補貼,就要達到某些客觀要求才可獎勵;家長亦可鼓勵孩子在二手市場轉售舊玩物,一來環保,二來可讓他們認識何謂價值。

        儲蓄習慣亦能提升人們的情緒智商,因為滯延消費行為,是培養忍耐力的方法。當孩子珍惜儲下來的錢時,就會學懂節制。

        張慧慈

剪報 - 會考零分小子執教鞭

會考零分小子執教鞭
呂宇俊浪子回頭膺傑青
  出身雖然有天淵之別,但卻同樣是今年的十大傑出青年。含銀匙出身的賭王何鴻燊長子何猷龍,年僅三十四歲已貴為上市公司主席,不但把每年的受薪董事酬金,即二百三十五萬元,回饋社會,也不時參與義工活動;來自單親綜援家庭的呂宇俊,雖然會考只得零分,今日卻春風化雨,任教通識和宗教科,更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何猷龍昨日獲獎後說:「自己成長過程十分舒服,現在職業上有一定成就,希望能出力貢獻社會。」自○一年接管新濠國際後,何猷龍就把自己每年擔任公司受薪董事的薪酬,即約二百三十五萬元,捐給不同的慈善團體,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奧比斯等,主要協助改善兒童情況。何猷龍不但出錢,且更會出力。他不時會參與義工活動,如探訪兒童等,又在自己旗下的公司成立義工隊,每月最少參加一次義務活動,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回饋社會。
  今次得到這個獎項,他最想感謝太太,以及提名人Mr.Rogerio Hyndman。可惜,太太於上星期剛誕下女兒,因此未能親身到場,與丈夫分享喜悅。他又指,父親何鴻燊及家庭對他得到此項殊榮,有莫大幫助,又幸慶自己可以在一個無憂的環境下成長,故此現在自己有能力,就要積極貢獻社會。
  父親是癮君子
  另外一位傑青的家庭背景,來自單親綜援家庭,父親是癮君子,自己更一度淪為黑社會分子,他就是《會考○分與神奇小子》的作者呂宇俊。當年會考零分的呂宇俊,今日在中華基督教會公理高中書院春風化雨,任教通識及宗教科,更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衰到貼地」如夢初醒
  會考零分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當他望這張寫七個「不予置評」的成績單,上面猶如寫七個「衰到貼地」,他就如夢初醒的發現,他不能再靠自己去做錯誤的抉擇。於是他加入教會,洗心革面,終在重考中獲得十九分,更於浸大以一級榮譽畢業。
  呂宇俊致力以自己的經歷,勉勵年輕人不能放棄,尤其是會考零分的一群:「我也沒放棄,你也不放棄,人生可以好精采。」呂宇俊現正忙於籌組《關愛零分同盟》,目標是尋求商界提供實習機會給會考零分的同學,刺激他們努力讀書。
  「女中豪傑」踏遍災區
  被提名人楊鐵樑讚揚為「女中豪傑」的蘇婉嫻,現為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服務部主管,過去曾踏足南亞海嘯災區,以及戰火連年的阿富汗。雖然,這份工作讓她每晚都要九時才能下班,而且要不時深入災區,不過,她十分熱愛這份有意義的工作。
頭條日報

剪報 - 認識自己的一課

認識自己的一課  力人人有,情緒靜不下,是正常不過的事。如果壓力持續而無法釋放,情緒便會陷入深淵而無法自拔。將上述現象放諸於職場上,後果可能是:阻礙了與同事的交往、降低工作效率、士氣低落……最後,便會被累垮。其實,每個人都有情緒困擾的時候,只要懂得用最好的方法與它相處,甚至可以向壓力揮別。今次訪問的臨心理學家郭碧珊(Kathleen),常常以口傳專業,詮釋人的內心世界,為人解痛楚。而她的個人故事亦可視為一幕幕認識自己、反省際遇的人生課,同樣是職場生涯的主題。   
  郭碧珊(Kathleen),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和香港進食失調中心的一級執業臨心理學家,亦是再生會顧問。Kathleen以一級榮譽畢業於中大心理系,亦榮獲優異畢業生榮銜,並於同校修畢臨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課程,更是全班唯一獲登院長榮譽錄的畢業生。
  歷來經驗
  活演個人價值面
  當一件件不可測的歷程放在眼前,不管你喜歡與否,都可把它轉化成個人能量,關鍵是你有沒有應付的勇氣和明確的目標。  
  爭取史無前例更要試   
  父母親皆是教育工作者的Kathleen是左撇子,唸的是英華書院,因為「唔想考A-level」的想法,她憑會考數學A、物理A的優異成績,通過中大暫取生計畫,入讀醫學院。一切看來都很順利,當真的讀上,她才知道那不是自己該走的路。「我自覺缺乏做醫生的passion(熱情),在醫科考試中,儘管作了很大的付出,成績也未如理想,遇上不合格的挫敗感。」Kathleen以「捱」來形容那段日子,便決心轉投一向喜歡的心理學。不過,人人都認為她的轉系計畫不可能,沒有先例可循。最後,她奇地成功轉系,履行了她的信念:「只要肯試,有行動,凡事都有可能。」  
  取捨棄醫只為尋自己
  捨下穩定的職業,取的是個人的興趣,即使當年(90年代初)心理學的前景比醫科含糊,Kathleen深知:「人生是在不斷取捨中成長。」加上,心理學具有科學上的根據,把理論應用起來,還可以幫到人,並非一般人印象中的談天這麼簡單。除了求學上的掙扎,在求職路上Kathleen也曾作過取捨:辭去幹了3年,在地鐵公司人事部任職見習經理的工作,重返校園,修讀心理學碩士,為當上心理學家儲備籌碼。「如果繼續做,我當時已可以升到人事部主任位置,但興趣始終是心理學。」
  Kathleen坦言,那時投身地鐵旨在獲取工作經驗,壯闊閱歷。  
  省時突變降臨激思考
  Kathleen不但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亦精於分配時間,像她善於節省時間,免於浪費每分每秒。「生命是有限的,究竟想過怎樣的生活,大家應該認真思考一下。」這番見解或許與她的經歷有關,一次是93年親歷蘭桂坊「人踏人事件」,另一次則是在橫過馬路時,不小心絆倒,站不起來,一輛田螺車迎面駛來,幸而車最終也剎了掣,她也幸免此劫。兩次與死亡的近距離接觸,真正提醒她突如其來的意外隨時降臨,得運用時間,篤實力行,做點有意義的事。Kathleen感觸道,當時間緩緩流逝之後,才去思考前路,那未免太遲了。  
  心理聆聽人心誰也美
  心理學,最重要是懂得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人的感受與處境。難,在於你不知道對方的情況下,講出不恰當的話;解難,就要有坦誠相對的心。都是的,別人把自己的秘密,全透明地訴說,接受過專業訓練的Kathleen會主動聆聽,引導他找出個人的思想謬誤,從而達到良好的情緒狀態。當了近6年的臨心理學家,Kathleen接觸過無數的病人(她不喜歡用這名詞來標籤人),由十幾歲到五十幾歲都有,有學生,有專業人士。「在他們身上,發現人很容易因『鑽牛角尖』而迷失自己,過分在意自我主體而錯失在身邊出現的美麗風光。」看見病人的情況得以改善,她的歡悅感便由此而起。
COPY 頭條日報